先搞清楚孩子叛逆是什么?孩子是不是叛逆家长有没有弄清楚?
正好今天晚上我回家,孩子又跟妈妈撒谎,妈妈气到不行了。我坐在儿子旁边没说话,等到他妈妈回房间了,儿子对我说我就想跟妈妈撒谎。其实是儿子有心做好可是妈妈看不到,妈妈只有在他做不好或者撒谎时才会关注他。
孩子只为两件事情,1.归属感。2.自我价值。无条件的爱会给孩子带来归属感,而常常感谢孩子做的贡献和努力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价值。
叛逆是孩子没有归属感和觉得自己没有价值的提现。有时孩子有自己不一样的思维想法也常常会被误认为是叛逆。
昨天是我两个孩子的生日,我对孩子讲的一番话分享给大家。“儿子,你长大了一岁爸爸有很多要感谢你的。我很感谢是由你来做我的儿子,也很感谢你愿意让我做你的朋友,爸爸感谢你有时会帮爸爸照顾这个家,感谢你为我们做了很多,感谢你绘画画的那么好让我看到你在这方面的努力,爸爸要感谢你那么孝顺每次你出去参加活动总会给全家人买礼物,让我们感到你一直都有惦记家里人。爸爸这辈子也不会为你没写作业而打你骂你,因为我觉得那是你自己的事情,而且爸爸一直都相信你可以做好你的事情,就算你暂时没做到爸爸依然一分不减的爱你。生日快乐!”效果就是今天回家孩子马上让我坐下休息一下,带着妹妹要她不要吵到我了。然后去客厅倒杯水给我,说让我休息一下再去洗澡。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自主意识形成,自我意识明显,开始出现叛逆的现象,而家长对孩子学习上行为上的高要求也会使孩子更加抵触和叛逆,导致孩子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教导开始无视,甚至反感,这是每个家长都头疼的事,但是却是每个家庭都要经历的过程,有些孩子可以在家长老师的引导下平稳度过,而有些孩子越是管教越是背离正常轨道,甚至会由于青春期的叛逆做下错事毁了一生,每当问题变得严重到不能挽救时,家长总是会将要求降到最低,想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哪怕是学习不好也没有关系,哪怕不是第一也没关系,哪怕成不了别人家的孩子也没关系,这时候就应了一句古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所以孩子能不能平稳的度过青春期其实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有很大关系的。
好的家庭关系会影响孩子一生,对孩子青春期的影响更大。一般和睦家庭的孩子性格平和,有独立的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所以在青春期表现出的叛逆程度也小很多,对父母的教育会反感,但能理解,可以控制自己的抵触情绪,或者可以自己解决青春期的叛逆心理。
对于自我意识过于明显,不能控制自己抵触情绪的孩子,家长应该多理解,哪怕是自己也气的要死了,但你还要站在自己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想他为什么会这么烦你?为什么不会烦别人呢?自己是否有哪些语言或者行为让你的孩子反感呢?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听你的话呢?家长在不能改变孩子的时候要试着改变自己的方式。
孩子长大了接触新鲜东西,爱玩游戏在青春期也是正常的,只要还没到沉溺的程度都是可以改正的,和孩子沟通,或者和孩子周围的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的朋友可以传达你的意思,同龄人之间更好交流。
孩子叛逆期家长并不是没有办法,只是你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方式,也没有去寻找办法,如果想要改变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要先改变自己。
孩子爱玩游戏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孩子都在玩王者荣耀,我问过身边的年轻人,他们是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甚至都告诉我玩起游戏就会废寝忘食不想上班,那对一个初三的孩子来说,这种诱惑力可想而知。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味的强制不允许玩游戏,只会起到反作用,使孩子更加叛逆。作为家长,应该想办法帮孩子培养一个新的兴趣点,积极健康的,符合孩子喜好的。举个例子,我遇到过一个孩子也非常喜欢打游戏,后来家长送他去跳街舞,在学街舞的过程中,他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兴趣点,这个新的兴趣就盖过了原来的兴趣,虽然偶尔也会打游戏,但是时间大大缩短。街舞也许算不上和正儿八经学习相关的事,但是的确更健康,积极向上。
孩子爱玩游戏,叛逆,不听话,家长一点办法都没有,该怎么办?
这样的孩子很多,家长很头疼,那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叛逆、不听话,这就好比弹簧,压的气力越大,弹力就会越大。还有一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管的太多,处处都按照家长的意愿行事,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忽视了孩子的成长,在最后不叛逆才怪。
一方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另一方面溺爱,尤其是隔代带孩子,孩子无论提出多么不合理的要求,都是毛不含糊的满足,造成孩子没有责任心,没有感恩心,不知道劳动的辛苦,稍微一点不如意就乱发脾气。
不懂得引导孩子,不知道求知是人的天性,一味的要求,让孩子的学习的路上体验到的都是痛苦失败,谈到学习就烦躁。
孩子的问题形成了,在改变难度很大,但还要改变,不然以后损失更大。首先家长改变,学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求助心理咨询,家庭教育指导,让专业的人规划调整,要有耐心,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这样的问题,似乎是随地可见,尤其是爱玩游戏这一点,而且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现在的玩游戏,已经不像我们那会,玩小霸王或是游戏厅的摇杆,而是通过现在必不可缺的电脑、手机就可以实现,而且特别容易上瘾。
其实不只是孩子,就连成人也难以抵抗这样的诱惑。比如我们在坐车、如厕(不要笑)时,都会掏出手机来,刷刷小视频,看看小新闻,而且经常就忘记了时间,造成坐过站、腿麻木(不要笑)。这是因为,在大脑摄取到一些能够另其兴奋的信息时,往往还会继续索取这样的信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瘾”,幸运的是,大脑对于这种令人兴奋的信息的依赖程度是比较有限的,因此这种“瘾”是可控的,而不像毒瘾、烟瘾这样一发不可收拾。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丝带志愿者、家庭教育指导师张志杰老师,曾经就解读过这样的问题。即,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人类的天性,因为这种行为可以为大脑带来很多愉悦,因此,孩子爱玩游戏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一个家庭连孩子玩游戏这样的天性都要剥夺,那么这个家庭可能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了,束缚孩子的天性绝对不是我们家庭教育的目的。当然如果沉迷于游戏的话,那又不一样了。
根据著有《学习完全提高手册》、《学会跟孩子说话》的作者,中国学习科学与家庭教育专业网特邀的首席专家赵雨林老师,将沉迷于游戏,归类为“品格缺失综合征,表现为单个或是系列的思想、精神不足或是缺失。比如孩子沉迷网络、沉迷于游戏、小说、电视剧、疯狂追星追星等。除此之外,还会夹杂着脾气大、爱抱怨等,外部原因还是因为社会竞争激烈,而根本原因,则还是家长对家庭教育职责的不到位。”
单单针对这个问题的话,则需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并适当带孩子参加一些家庭娱乐活动,淡化网络对孩子的影响。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孩子对学习方法、时间规划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追赶正常的学习进度。最好,能以一些恰当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外界社会竞争的压力,让他明白父母的一片苦心,能够和谐的互相沟通、互相理解,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步骤,以及对孩子时间管理、自我规划进行系统化的训练,以达到让其认清游戏的真正本质是什么,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孰轻孰重等。
并且,张志杰老师针对叛逆叛逆不听话这一点,也做出了相应的解读。叛逆又是什么意思呢,叛逆实际上是孩子在青春期成长的过程中,开始探索自我,开始认为自己有能力去处理一些事情,当家长认为孩子没有能力做好这些事情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分歧,造成顶嘴、不听话这种后果。针对这一点,同样应该以恰当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明白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互相沟通、互相理解是家庭教育的良好开端,并以此为入口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现在新闻里真的有很多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其实孩子教育也不至于这种样子!如果父母真的是爱孩子,那肯定是会观察孩子,关爱孩子,肯定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开心,为什么出问题,就算是猜,也可以在孩子身上找证据!如果只是自私一味的让孩子这样,让孩子那样,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不能好好听,只会大声骂跟其它人比较!那不是爱,你肯定不会知道自己儿子怎么样了该怎么处理!真的其实这种事情别人怎么可能知道怎么办呢?就算说出来也只是猜测!
问题 不在孩子 大多数情况在自己 多看看属于教育培训机构 找一找自己的问题 比如说 孩子特别喜欢玩游戏 作业本上全部都是游戏的记录点 你也可以看看孩子写的东西 跳一段你感觉不错的 念给孩子让孩子知道 可以玩游戏 但是 玩就是玩 学习就是学习 自己掌握好 家里的事情与孩子分享 让孩子也 能参与到家庭中 培养责任感 。
1.只有把自己的思想放到孩子那一刻的环境里去,去和孩子才能交流沟通,如果用成人的想法去和孩子讲道理作用比较有限。
2.互动教育也是不错的想法,这样孩子可以学会很多交流和情感的表达方式,最主要的是,此刻你可以把一些真善美的道理讲给孩子听了。
3.孩子在儿童群体中,有模仿学习心理,找一个不错的偶像学习,或许有意外的收获。
4.教育和沟通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耐心和用心培养,总会让你得到幸福的笑容。
5.偶尔让他学着去自己解决小困难和问题,你会发现,他比你想象中更让人有点小惊喜。
孩子玩游戏,叛逆,不听话,作为家长肯定是非常头痛的!但是只能说孩子的一切表现,无疑是家长的错!你不用反驳!
对于这种孩子,我的建议是,让他放下手机,走入社会,去体验挣钱的辛苦和为人父母的艰辛!
人要长大,必要经历一次或者多次磨难!总是让孩子生活在舒适区,那只能培养逆子!
趁假期带着孩子出去捡垃圾,去工地搬砖搬河沙水泥,去街上发传单,去街上卖点小玩具等等!
有的人觉得孩子小,或者这种教育方式太极端!其实我不这么认为!
孩子也是人,是人迟早就要面对社会,如果孩子整天就待在舒适区,他始终长不大,长不大就不会明白成人的辛苦!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这个道理!